深化农田水利改革 国企自担当更当强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南庄镇5.61万亩创新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管理高效节水推广项目
走进“中国果品之乡”——建水县南庄镇,集中连片的葡萄园蔚为壮观,大棚里、枝架上覆盖着绿茵茵的叶片,正在葡萄园里劳作的果农们忙得不亦乐乎,个个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北纬23°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这里葡萄不但品质优良、汁甜味美、肉质细嫩,还能在每年3-4月份即成熟上市,因而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尽管每公斤批发价达到20-30元,依然畅销浙江、广东、上海等地市场供不应求。随着我省大力推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葡萄、石榴等经济作物的规模化种植替代了传统的水稻、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让南庄这片贫瘠的土地变成了“生金吐银”的聚宝盆,更吸引了大批江浙种植大户扎堆入驻流转土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土地流转程度高、产业结构调整较好”三大特点使当地百姓迈上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不仅有丰厚的地租收入,还有较高的种植打工收入,家家户户生活普遍过得殷实富足。
但始终困扰着当地农业发展的是:建水缺水,十几公里外的水库可望不可及,七十多公里的跃进大沟又基本无水可供。迫于生产自救需要,种植户们普遍自行打井取水,但因用水需求过旺,机井由已由过去几十米打到了2-3百米深,且地下水资源越来越稀缺。地下水过度超采带来的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隐患,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实现民生发展与资源保护的“最大公约数”,这也是地方政府和百姓的切肤之痛。
一、乘改革春风,解发展之惑
以中央新时期“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为主线,按照国务院汪洋副总理到云南视察水利工作时提出的“先建机制、后建工程,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的改革思路,以推进实行最严格最水资源管理为契机,以深化农业综合水价改革为抓手,按照市场配置资源,两手发力的要求,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改革,构建形成良性运行管理机制。在充分吸收陆良恨虎坝农田水利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云南省、州、县水利主管部门又密切联动、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改良升级,精心打造了建水南庄创新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建设管理高效节水减排工程推广项目。从根本上打通了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实现了政府高效节水及生态修复、企业合理回报、百姓增收用水保障的协调统一、互利共赢。
二、项目基本情况
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南庄镇羊街坝片区引入社会资本创新机制建设管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推广项目,建设面积5.61万亩。主要建设内容:建引水渠5.25km,过滤管理厂房4套,建扬水泵站1座、加压泵站2座,水池7个(1000m3水池3个、300 m3水池3个,50 m3水池1个),敷设供水干支管网52.44km,配套建设控制、计量、田间灌溉系统等设施。本工程总投资为11460.56万元,其中干支管网工程投资7463.14万元,田间部分投资3997.42万元。总投资的30%计3438.17万元申请政府补助资金(其中:省级补助2750.54万元,州级补助343.82万元,县级配套343.81万元),田间部分投资3997.42万元由农民自筹,剩余4024.97万元由企业出资。
1、建立水权制度。以州级下达全县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基数,逐级分解至乡镇、村委会、村民小组、用水户,用水户分得的用水指标即为水权,由县水务局颁发水权证,用水户之间可进行水权交易。
2、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按照补偿成本、适当盈利和用水户承受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制定水价。按工程折旧年限20年、投资利润率10%计,结合项目区用水户的承受能力,最终推荐终端水价为1.43元/m3。
3、建立节水激励约束机制。实行阶梯水价,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和节水奖励制度。项目区农业用水阶梯水价按五级设置阶梯水量。定额内按执行水价;超定额10%以下部分,按执行水价的110%计收;超定额10%至30%的部分,按执行水价的120%计收;超定额30%至50%的部分,按执行水价的140%计收;超定额50%以上的部分,按执行水价的180%计收。定额内用水免收水资源费,超定额用水的,对超出部分收取水资源费0.05元 / m3。用水户在定额内节约的水量,政府按0.10元/m3进行奖励性回购。
4、建立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和管理的机制。本项目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政府通过公开招商引入投资企业,工程由政府、投资企业和种植户共同投资建设,其中政府和投资企业负责供水干支管网工程建设,种植户负责田间灌溉工程建设。工程产权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进行分配,供水干支管网部分由国家和企业按投资所占比例分配,工程建成后,投资企业在项目区成立供水公司运营管理(含国有资产代管)。田间灌溉工程由种植户自建自管。
5.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明确政府与企业风险共担。县政府优先保证推广项目的原水供应;在枯水年和丰水年因自然因素出现供水量大幅减少,当年供水量不足,核定保底水量,确保企业收益率8%(含社会资本5%折旧)。
6、建立群众参与机制。群众全程参与工程立项、投入、管理制度。政府投资部分的10%作为“强基惠农”合作股份参与公司的股份收益分配,股份收益用于反哺三农改善民生。
四、项目比较优势
(一)集中连片、规模效益显著。整个南庄片区8万亩地高效节水项目共分三期实施(一期1.28万亩,二期4.33万亩,三期2.39万亩),一二期工程目前已完工,正处于试运行阶段,每年预计供水1000万方左右,毛收入在1400万左右,规模可达到中型水厂水平。
(二)土地流转集中程度高,项目区90%以上土地实施了土地流转,由300多个种植大户承包种植经营,相对于面对千家万户的农户散户,水费收缴相对容易。
(三)种植结构合理,农产品附加值高。项目区已形成规模化葡萄、石榴种植产业,亩均产值2-3万元以上,亩均200-300元水费支出均为亩均产值的1-2%水平,远低于种子、化肥、农药的投入水平,故种植大户水价承受能力较强。
(四)节水增收绩效显著。通过这一项目实施,受益区耕地灌溉保证率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0.811,年节约用水量454.7万立方米,为今后政府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封停机井、恢复地下水生态创造了条件。葡萄、石榴等水果产业的迅猛发展,民生改善同样得到保障。根据预测,项目区将年新增经济收入414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40元。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丰收。
(五)水价绝对值看似高,相对值却较合理。建水项目水价在综合考虑原水费、运行成本和企业投资合理收益后最终确定执行水价为1.43元/方,远高于其他改革项目的0.7-0.8元的水平,但由于产业附加值高,水费仅占亩均产值的1-2%的原因,种植户普遍反馈只要供水能保障,水价承受能力不是什么大障碍。
五、亮点纷呈
一是政府投资杠杆撬动作用显著 。整个PPP项目总投资1.17亿元中,政府投资3400万元,仅占总投资30%,社会资本和种植户共投资8300多万占总投资的70%,是目前高效节水项目引入社会资本投入比例最高的项目。且各方投资责任界限划分更趋于合理,政府和企业投入以主(支)干管建设为主,种植户投入则是自身田间地头喷滴灌设施,产权归属也更清晰合理。
二是强强联合、整合优势资源,倾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甘肃大禹做了云南农田水利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企业,在业内声名鹊起。云南本土企业并没有自甘落后,超前谋划,主动作为、为克服新业务摸着石头过河的困境,中标方水投公司联合新疆天业、西南交建和电建昆明院共同投资组建了项目公司,充分发挥“水投的投融资和项目运作能力,天业的节水器材和后续增值业务,西交的规模化集约化施工力量,昆明院的设计优化能力”等参建各方优势资源。创新实践了集“投融资、设计、施工、运营、管养”五位一体的建管新模式,项目无论是从资本运作、建设标准、施工质量等都开创了我省农田水利企业的新标杆。
三是融入智慧水利和云平台的信息化的构架,倾力打造成自动化管理程度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农田水利改革示范项目。建水项目率先将大水电站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技术借鉴、引入、应用在高效节水项目上,系统通过“一张三维数字地图、一套系统管理控制表”,简洁、明了、直观地将水库蓄水、泵站启停、管网监测、智能配水终端、气象与土壤墒情、缴费消费情况等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反馈,实现了“统筹调度、远程控制、精确计量、明白消费”,为项目后续良性、高效、可持续运营提供了先进技术管理平台。
四是强基惠农,利国利民。项目创建机制之初,即将政府投入3400万元的10%部分,作为“强基惠农”股份入股项目公司。如企业正常运转收益后,每年可计提大约30万左右的资金,专门用于反哺、改善当地百姓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密切企业与地方百姓的血肉联系,实现企民的良性互动,最终共赢发展。
五是建管体制实现根本性转变。社会资本规范有序公开公平地进入农田水利领域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农田水利由政府大包大揽、单一僵化的投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扭转了农田水利管理责任不清、主体不明、重建轻管的不良局面,确保了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投资企业成立“建水润农供水有限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并拓展其他供配水服务。
六是实现了多方共赢的改革目标任务
政府公益性:通过政府3438.17万元的少量投资吸引社会资本8022.39万元投入。改善灌溉面积5.61万亩,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5提高到0.811,年节约用水量454.7万m3,有利于效遏制地下水超采带来的地质、生态安全隐患,节约了水资源。
企业回报性:即企业拥有供水干支管网经营管理权,通过收取水费获得收益。经测算,企业年利润为402.5万元,年收益率10%,每年可实现1000万左右的销售收入,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为15.14%,投资回收期为6.24年。
农户收益性:农户拥有田间灌溉系统所有权,耕地灌溉条件得到有效改善,解决农户用水困难问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项目区土地流转,巩固葡萄、石榴产业发展。根据预测,年新增经济收入414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40元。
融资平台的拓展性:顺应国家改革趋势,服务农田水利改革,国企自担当、更当强。牵头单位水投公司是我省水利投资的龙头企业,面临从政府融资平台向水利投融资实体的战略转型需要,所联合的三家企业又都是全省水利设计、施工的一流企业,而天业公司不仅是新疆建设兵团的优质国企,更是全国高效节水行业的领军企业。本着良好共同愿景,四家国企”精诚合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互利共赢”,高调、积极、稳健的参与潜力巨大、空间广阔的高效节水农灌“ppp”项目,争当农田水利改革的排头兵、领头羊自担当,示范和引领作用更当强。
管理队伍的专业性:组建了一支充满活力、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开拓进取顾全大局的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团队。
总之,创新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高效节水“PPP”模式,改写了南庄片项目区“有水用不上”的历史,也必将在未来持续释放改革的红利,让建水的天,更蓝!南庄的葡萄,更甜!农户的笑容,更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