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共产党员,普普通通的党员。在每个人的心里,或许都有这样一颗初心的种子:它或如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论文中说的“为人类福利而劳动”那样宏大;也可能像毛泽东外出求学时“学不成名誓不还”那么励志;但更多的则是在生活琐事里不忘理想追求,在往来奔波中寻找价值实现。今天我就来说说我们家其中一位党员的故事。
我的母亲是一名党史研究工作者,她从事专业研究三十多年,把一生中最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党史事业。1984年,母亲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进入昭通党史研究室工作。对于1982年才成立的昭通党史研究室来说,要系统研究昭通从1928年首个党组织建立以来60年这一跨度中地方党组织活动、奋斗的历史,只能从诸多史料、文件中获取。面对这样繁重的工作,最初却只能使用铅字打印机录入手稿资料。但当一个个专题、一本本党史书籍印刷成册,一份份枯燥的文件、史料再次跃然书卷,重组成有血有肉的先辈足迹时,她觉得这一切都值得。“其实,只有真正了解了这段历史,才真正感觉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母亲经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工作中经常会面对一些同事来查找党史方面的资料或咨询问题,母亲总是笑脸相迎地认真接待他们。她一贯的工作方法和态度不仅感动了来访者,也感染了单位的每一位同志。“她积极主动,不分分内分外,不计较个人得失,用心帮助同事,为领导分忧、为同事解难。”这是母亲在同事心中的基本形象。
2012年,单位的一位老同志花了多年时间编纂了《中国共产党昭通历史大事记》一书,但由于不会操作电脑,一直处于手稿状态。母亲不忍心同事的宝贵心血再次被埋没,便主动承担了这本书的电脑录入工作。三十多万字的录入量对于当时电脑操作也不大熟练的母亲而言,也是一件难事。但她不仅按时完成了录入工作,还根据自己多年的学识与经验核对档案资料,对该书的内容进行了修订、补充和完善,反而在最后成书时却不计较落名。
2015年,母亲得知单位一位在扶贫点驻村工作的同事将请产假时,她主动提出代替这位同志到扶贫点去工作,而这一干就是一轮。她认真负责、视群众为亲人的作风得到了当地老乡的充分肯定,基层干部群众都亲切地叫她“周三姐”。说起这件事情,她的同事无不为之感动,毕竟她在单位也算是一名老同志,还是一位女同志,在工作中甚至几次遇到洪水危险,仍然坚持在一线。对于这些事,母亲说起来却轻描淡写:“谁都有困难的时候,我只是帮了一点力所能及的小忙。”
在党史部门工作三十多年,母亲见证了昭通党史部门的发展变迁。三十多年的沉淀和积累,她牵头或协助完成了大量党史书籍、专题和论文的撰写和编纂工作。由她作为主要负责人编纂了《昭通地区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史料选编》《璀璨的群星》《昭通党史工作回眸》《红军长征过昭通资料集》《昭通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云南省昭通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等书籍,以及1995年至2006年三十多期的《昭通党史通讯》。她参与了《云南昭通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昭通历史大事记(1966.6-1978.12)》等书的编纂工作,完成了《昭通三反五反运动》《昭通四清运动》《中国共产党昭通历史大事记》1989年至1993年部分篇章。她撰写的《昭通民众对抗战的贡献》《重温扎西会议前的几次重要会议》《刘平楷烈士之歌》《小康目标与昭通经济发展》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因业绩突出,她多次获得省、市级表彰,2006年荣获中央党史研究室颁发的“从事党史工作20年,为党史事业做出贡献”荣誉证书。在母亲的熏陶下,我从小就对红军长征、游击纵队和云南地下党的故事感兴趣,也让我对这段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肃然起敬。
平凡的人做着普通的事,普通的党员做好平凡的事——这就是我的母亲,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母亲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从她身上,我体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平凡所蕴含的力量。她就是我学习的榜样!目前,正值全党上下全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我想以此致敬家中的两位老党员,感谢他们给我人生的感召力,激励自己学好党史,努力工作,像父母一样去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所信仰的、所热爱的奋斗终生。
作者:爨玉公司 毛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