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是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曾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1998年)、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1994年)、香港《亚洲周刊》“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等奖项,是文学爱好者不容错过的一部作品。
原著改编电影《活着》剧照
作者余华在中文版自序中写到:“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
《活着》以主角徐福贵一生的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以及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书以“活着”为题,却一直讲着关于死亡的故事,福贵的生命里难得的温情被一次次死亡撕得粉碎,但它又以死亡的故事为衬托,反衬出人承受苦难的能力,生命的顽强和希望。在亲人相继离去后,福贵依旧活着,仿佛比往日更加洒脱与坚强,他的活着是一个结局,也同样是一个新的开始。
第一次读《活着》这本书是在我高三的时候,当读到地主少爷徐福贵沉迷赌博,不顾家庭时,从心底讨厌他;当读到福贵为了生活而努力,为了生病的母亲前往县城求药时,又觉得他似乎并没有那么不可救药;当福贵的悲惨人生开始后,开始同情他。上一次的伤痛还未来得及治愈,下一次的厄运接踵而至,看着福贵身边一次又一次的温情和离别,我的情绪跟随着他一起乐,一起悲。书中每一个角色的死去,都让我的心如被抽走一块:前一秒还在为家珍病情好转而松口气,后一秒就得知有庆被抽干血而死;刚为福贵得了孙子而高兴,又被告知凤霞大出血而死;福贵为病了的苦根煮难得吃上的豆子吃,谁料苦根却被豆子活活撑死……
不知是因为年少时的浮躁和不经世事,还是因为高考压力,当时的我即使读了作者自序,也只看到了福贵身上的悲剧,曾想若是同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那我必定不能承受这份痛苦。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活着》就是这样的一本悲剧书籍。直到近日再读《活着》,我才终于明白了作者想要表达的生命的韧劲和希望。
幸福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在别人看来福贵是悲剧的,但是在福贵自己看来,他是幸福的。就像作者在麦田新版自序中写到的那样:《活着》里的福贵经历了多于常人的苦难,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作者:审计部 李文慧